最后编辑时间:
替木又叫柎,通常用于单枓、令栱、重栱之上,上承撩风槫或撩檐枋的短木。替木最早出现在汉代明器,明清之后很少使用。
根据《营造法式》规定,替木宽10分°,高12分°,两头做3瓣卷杀,下杀总高4分°,上留8分°,卷杀每瓣长4分°。
1、用于单枓之上时(如单斗只替),替木长96分°。
2、用于令栱之上时,长104分°。
3、用于重栱之上时,长126分°。
替木上通常开销子孔,使用木削子固定其上承托的撩风槫或撩檐枋,以防止松动脱落。
卷杀是将木构件端部做成缓和的曲线或折线,使得构件端部丰富柔和。卷杀在古建筑中应用广泛,柱头、栱头、替木两端、梁栿等都有使用。
根据《营造法式》固定,卷杀通常为折线样式。一般流程如下:
1、确定卷杀高度、长度、瓣数。
2、在需卷杀的部分划线,并将高度和长度按瓣数均分画出刻度。例如卷杀高度为4分°、长度为12分°、瓣数为3瓣,则每瓣长度为4分°,每瓣高度为4/3分°。
3、长度从中间向两端、高度从下到上,逐瓣将需卷杀的部分砍去。